台媒消息引发遐想,联电专注成熟制程,似有收购英特尔工厂以重夺话语权、进军美国市场之意。
英特尔若分拆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设计部门由博通接手,晶圆厂等制造部门由台积电接手,这已成为国际舆论热议的主流观点。
台积电已在美国凤凰城、日本熊本、德国德累斯顿展开“日不落”式建厂布局,同时在台湾“根留台湾”的2纳米新厂于新竹宝山、高雄楠梓积极筹备,更有消息称最先进的1纳米新厂将落户台南沙仑。在此情况下,还要让台积电去收购去年亏损高达134亿美元的英特尔成熟制程工厂,实在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PG平台 PG电子官网
关键在于,英特尔在7纳米制程一战中被台积电远远甩开,如今自家设计的CPU芯片都要在台积电投产。尽管英特尔宣称18A制程(1.8纳米)将在今年上半年开始试产,但要在1.8纳米制程上超越台积电,可能性微乎其微。
台积电新厂产能全力开启,然而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难以预测,3到5年后的情况更是充满不确定性。此时逼迫台积电收购英特尔工厂,不仅要再次应对美国制造业文化差异带来的难题,还得让向来高傲的英特尔员工信服。
更重要的是,台积电去年74%的营收来自7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7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显然并非台积电所青睐的业务方向。
当然,台积电在美国的布局已超越单纯的半导体商业范畴。即便芯片不容易被加征关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仍需全面考量。从坚决否认会并购英特尔工厂,到1月法说会上态度转变,仅提及英特尔是台积电重要客户,最后更是表示“只能说这么多” 。华盛顿白宫与台湾地区相关方面,如今都在密切关注台积电下一步的战略布局。
那么,曾为晶圆双雄之一、如今全球晶圆代工市占率仅5%的联电,能否考虑收购英特尔的晶圆工厂,从而重夺行业话语权呢?
联电早在2018年就放弃了12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但在成熟制程领域仍拥有忠实的客户群体。这也是英特尔与联电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在12纳米制程上紧密合作的原因,联电将自身无法处理的客户需求,转单至英特尔位于凤凰城的晶圆厂进行生产,这也符合美国制造业相关政策导向。
如今联电市值仅166亿美元,仅为英特尔的六分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蛇吞象”的可能性。因为联电与世界先进都面临着中国大陆晶圆厂在成熟制程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芯国际的市占率已达6%。而且联电过去西进大陆布局的和舰与联芯都遭遇挫折,未来向东进入美国市场或许是正确方向。
即便无法收购英特尔工厂,联电也需要思考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比如,可以关注南向的力积电,其已与塔塔电子投入110亿美元,计划建设全印度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联电未来如何重振旗鼓,就看其经营团队如何出招了。